在欧美等西方国家★ღ★★,至19世纪中叶★ღ★★,便建立并完善了近代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体系★ღ★★,完成了学科体制化建设★ღ★★,比中国至少早一个世纪★ღ★★。从16世纪后半叶的“西学东渐”★ღ★★,西方近代地学传入中国进行第一次启蒙★ღ★★。
明万历十年(1582年)★ღ★★,意大利耶稣会利玛窦来中国传教★ღ★★。他在传播福音★ღ★★、发展教徒的同时★ღ★★,也传播西方的科学技术与文化★ღ★★。1584年★ღ★★,他在肇庆绘制第一张中文世界地图《山海舆地图》转山高清下载★ღ★★,随后的二十几年间★ღ★★,他又先后绘制出《山海舆地全图》和《坤舆万国全图》等8种中文世界地图★ღ★★,给古老的中国带来了西方的“新地球观”★ღ★★。
1623年★ღ★★,传教士艾儒略编译最早了的中文版世界地理专著《职方外纪》★ღ★★、中国人第一次了解世界分为亚细亚(亚洲)★ღ★★、欧罗巴(欧洲)★ღ★★、利未亚(非洲)★ღ★★、亚墨利亚(美洲)★ღ★★、墨瓦拉尼亚(大洋洲)五洲★ღ★★,北舆(北极)★ღ★★、南舆(南极)两极和大西洋★ღ★★、大东洋(太平洋)★ღ★★、小西洋(印度洋)和冰海(北冰洋)四洋★ღ★★。
然而★ღ★★,乾隆死后★ღ★★,清政府颁布禁教令★ღ★★,驱逐教士德扑之星app★ღ★★,关闭了西学进入中国传播的大门★ღ★★。现代地质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售后服务★ღ★★,★ღ★★,是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才开始的★ღ★★。1840年以后,中国被迫对外开放,西方国家开始派人调查中国地质矿产★ღ★★。同时,当时有识之士开始引进西方科学技术,翻译地学书籍★ღ★★。
1853~1854年墨海书馆印制慕维廉编译的第一部中文版西方地理学百科全书《地理全志》★ღ★★,书中首次使用中文“地质”一词德扑之星app★ღ★★。《地理全志》首卷“地质论”中★ღ★★,讲述了矿物★ღ★★、岩石★ღ★★、地层★ღ★★、古生物以及矿产等★ღ★★,特别是地层讲述最为详细★ღ★★,结合不同时代地层勾画了地球演变轮廓★ღ★★,还附有一张地层柱状图和地质年代表★ღ★★。这是中国人第一次通过读物直接阅读到“地质”的概念★ღ★★。
自洋务运动起★ღ★★,中国人自己开始创办译书机构★ღ★★,翻译★ღ★★、编辑出版西方地学书籍或教科书★ღ★★。1872-1873年★ღ★★,玛高温口译★ღ★★,华蘅芳笔述★ღ★★,译印了美国矿物学家丹那的矿物学经典著作《金石识别》★ღ★★,首次把西方矿物晶体理论与测试方法介绍到中国德扑之星app★ღ★★。紧接着★ღ★★,他们又根据英国地质学家莱伊尔的世界名著《地质学纲要》翻译出版了《地学浅释》★ღ★★,最早把地质学理论和方法体系全面系统地引进中国★ღ★★。《地学浅释》和《金石识别》是当时青年人的必读之书★ღ★★,国内开设的矿务等专业的新式学堂都用这两本书作教材★ღ★★,在我国近代地质发展史上产生了广博而深远的影响★ღ★★。
1872~1875年★ღ★★,在曾国藩★ღ★★、李鸿章的推动下★ღ★★,清廷派遣4批共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德扑之星app★ღ★★,这是中国历史首次公派留学★ღ★★,其中15人主攻矿务★ღ★★。回国后他们从事矿冶工作★ღ★★,9人成为中国第一批地质矿冶工程师★ღ★★,其中邝荣光最具代表性★ღ★★。
鸦片战争后★ღ★★,国门打开★ღ★★,各国地质学家蜂拥而至★ღ★★,其中以德国人李希霍芬★ღ★★、美国人庞培莱和俄国人奥勃鲁契夫三人的影响最大德扑之星app★ღ★★。
庞培莱是鸦片战争后到民国成立前最早来华野外调查的外国地质学家★ღ★★。1863~1865年★ღ★★,他4次进入中国考察★ღ★★,1866年★ღ★★,出版《1862—1865年在中国★ღ★★、蒙古和日本的地质研究》★ღ★★,论述了中国的地质构造★ღ★★。
奥勃鲁契夫于1892年至1909年曾几度率队来华考察★ღ★★,足迹遍及西北★ღ★★、东北和华北转山高清下载★ღ★★,命名了6条新山脉★ღ★★。鉴于其对中国地质学所做出的突出贡献★ღ★★,1924年★ღ★★,奥勃鲁契夫被中国地质学会选为名誉会员★ღ★★。而且他还是著名的科幻小说家★ღ★★,《地心世界猎奇记》就是他的得意之作★ღ★★。
德国人李希霍芬是调查研究中国地质的外国地质学家★ღ★★,对中国近代地质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ღ★★。1868~1872年之间★ღ★★,他考察了我国18个行省中的13个省区★ღ★★,其“踏查之普遍★ღ★★,著述之精深博大”★ღ★★,远非清人所及★ღ★★。回德后★ღ★★,相继出版了5卷里程碑式的宏著巨作《中国——亲身旅行和据此所作研究的成果》(附地图集两卷)★ღ★★,成为中国地质学★ღ★★、地理学的奠基★ღ★★。就连翁文灏也不得不承认★ღ★★:“中国地质学之巩固基础★ღ★★,实由德人李希霍芬氏奠之★ღ★★。”
西学的大量输入唤醒了中国的开明士大夫★ღ★★,他们逐步认识到地质科学在实业兴国★ღ★★、抵御外辱★ღ★★、富国强民中的作用★ღ★★,开始主动收辑德州扑克★ღ★★。★ღ★★、翻译外文资料★ღ★★,从而开启了我国地质学研究的大幕★ღ★★。
邝荣光是第一批留美幼童★ღ★★。在美国中学毕业后进入拉法叶学院学习地矿★ღ★★。1881年尚未毕业即被召回国★ღ★★,派往唐山开平煤矿★ღ★★。曾任直隶省矿政调查局总勘矿师等职★ღ★★。1910年★ღ★★,他根据实地调查资料★ღ★★,在《地学杂志》(中国地学第一个学术刊物)创刊号上发表了我国第一幅区域地质图《直隶地质图》特种车辆★ღ★★。★ღ★★。后来★ღ★★,他又发表了《直隶矿产图》和《直隶石层古迹(化石)图》★ღ★★。前者是我国最早的分省矿产图★ღ★★;后者是中国人编制的第一幅古生物图版德扑之星app★ღ★★,成为是中国地质古生物学的重要发端★ღ★★。
1899年★ღ★★,17岁的鲁迅由南京水师学堂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务铁路学堂★ღ★★,学习开矿★ღ★★。1902年矿路学堂毕业后★ღ★★,方才赴日本留学★ღ★★。鲁迅发现的第一篇作品不是文学作品★ღ★★,而是地质论文★ღ★★。1903年★ღ★★,他编写的《中国地质略论》刊于在日本出版的《浙江潮》月刊★ღ★★。1906年★ღ★★,他与顾琅合编《中国矿产志》在上海出版★ღ★★。直到1911年★ღ★★,他才发表个人第一篇小说《怀旧》★ღ★★。
鲁迅的《中国地质略论》和《中国矿产志》虽不能算严格意义的地质研究成果德扑之星app★ღ★★,但却是中国人所写的第一篇地质文章★ღ★★。也是国内最早运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论述我国地质矿产的著作★ღ★★。
1909年9月★ღ★★,张相文等在天津组织发起创办中国最早的自然科学学术团体—中国地学会(1912年迁北京)★ღ★★,张相文当选为会长★ღ★★。邝荣光★ღ★★、丁文江★ღ★★、章鸿钊★ღ★★、翁文灏★ღ★★、白眉初★ღ★★、谢家荣★ღ★★、袁复礼★ღ★★、王恒升★ღ★★、李春昱★ღ★★、谭锡畴★ღ★★、竺可桢★ღ★★、徐炳昶等地质★ღ★★、地理学家以及章太炎★ღ★★、蔡元培★ღ★★、张謇等一批非地学领域的科学家和社会名流★ღ★★,甚至部分在华的外籍地质学家纷纷加入★ღ★★。
次年★ღ★★,张相文等组织创办了中国最早的地学刊物——《地学杂志》★ღ★★。至1937年停刊时★ღ★★,《地学杂志》共出版181期★ღ★★,刊登文章1520余篇★ღ★★,各种地质图★ღ★★、矿产图★ღ★★、地形图等140余幅★ღ★★。
1912年1月★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ღ★★,为实业救国★ღ★★,在实业部设置了地质科★ღ★★,由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地质系的章鸿钊主持日常工作★ღ★★。1913年改为中央地质调查所★ღ★★。这是近代中国最早的从事地质科研与教育的机构★ღ★★。也就是从这时候起★ღ★★,中国有了自己的地质专业队伍★ღ★★,从而结束了外国人一统中国地质调查和研究的局面★ღ★★。
进入20世纪之后★ღ★★,中国还没有自己的地质学家★ღ★★。1911年★ღ★★,中国地质事业创始人丁文江★ღ★★,获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动物学★ღ★★、地质学双学士学位后回国★ღ★★。同年夏天★ღ★★,另一位中国地质学创始人章鸿钊由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地质系毕业★ღ★★,并获理学学士学位归国★ღ★★。1913年初★ღ★★,我国第一位地质学博士翁文灏由比利时鲁汶大学毕业回国★ღ★★。3人的归来使得中国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地质学家★ღ★★。
字在君★ღ★★,江苏泰兴人★ღ★★,地质学家★ღ★★、社会活动家★ღ★★。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ღ★★,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地质机构——中国地质调查所★ღ★★。《独立评论》的创办人之一★ღ★★。
字咏霓★ღ★★,浙江鄞县(今属宁波)人★ღ★★,曾担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ღ★★。民国时期著名学者★ღ★★,中国早期的最著名地质学家★ღ★★。
1912年1月★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ღ★★,为实业救国★ღ★★,在实业部矿务司辖设地质科★ღ★★,章鸿钊任首任科长★ღ★★,这是“地质”一词在中国官文中首次出现德扑之星app★ღ★★。
1912年4月★ღ★★,临时政府迁北京★ღ★★,实业部分农林★ღ★★、工商两部★ღ★★,地质科划归工商部★ღ★★,章鸿钊充任农林部★ღ★★,丁文江应邀从南洋中学来京★ღ★★,接任地质科长★ღ★★。
1913年9月4日转山高清下载★ღ★★,地质调查所(以下简称地调所)★ღ★★、地质研究所(以下简称地质所)在北京粉子胡同3号同时正式成立★ღ★★,丁文江被任命为地调所所长兼地质所所长★ღ★★。
1913年10月1日★ღ★★,地质所开学★ღ★★,计30人入学★ღ★★。3年后★ღ★★,叶良辅★ღ★★、谢家荣★ღ★★、谭锡畴★ღ★★、赵汝钧等18位考核成绩合格者获毕业证书★ღ★★,他们是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批地质学家★ღ★★,俗称中国地质的“十八罗汉”★ღ★★。
抗战全面爆发后★ღ★★,地调所随政府迁至四川北碚★ღ★★,为与省地调所相区别★ღ★★,1941年正式定名中央地质调查所★ღ★★。30年代起转山高清下载★ღ★★,历任所长有翁文灏转山高清下载★ღ★★、黄汲清德扑之星app★ღ★★、尹赞勋和李春昱等★ღ★★。抗战胜利后★ღ★★,地调所又迁回南京★ღ★★。至1949年★ღ★★,地调所与原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成立于1936年)等成为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单位★ღ★★。
建国之后★ღ★★,1950年8月成立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ღ★★。1952年成立的地质部★ღ★★,李四光任部长★ღ★★,统一安排并组织实施全国地质工作★ღ★★,从此开始了新中国的地质事业★ღ★★。几乎全国的地质学家都参加到野外勘探考察工作当中★ღ★★。
建国之初★ღ★★,由于我国地质人才的短缺★ღ★★,学习苏联的先进技术★ღ★★,成为在短期内发展中国地质事业的有效途径★ღ★★。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缔结★ღ★★,中苏两国在政治★ღ★★、经济★ღ★★、文化地质探勘★ღ★★、科技等领域开始了亲密合作和交流★ღ★★。
字仲拱★ღ★★,原名李仲揆★ღ★★,湖北黄冈人★ღ★★,蒙古族★ღ★★,地质学家★ღ★★、教育家★ღ★★、音乐家和社会活动家★ღ★★,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ღ★★,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ღ★★,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ღ★★。
1920年★ღ★★,李四光接受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的聘书回国★ღ★★,在北京大学地质系任教授★ღ★★、系主任★ღ★★;1928年以后★ღ★★,长期担任民国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ღ★★;1950年★ღ★★,秘密回国后出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ღ★★、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员会主任★ღ★★;1952-1970年★ღ★★,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部长★ღ★★。
我国地质学曾在建国初期因国家对能源与矿产资源的迫切需要而备受重视★ღ★★,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ღ★★,在油田勘探★ღ★★、地质找矿等领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ღ★★。也因此造就了曾达到百万规模的中国地质学工作队伍★ღ★★。
但随着国家的战略调整★ღ★★,我国的地质行业出现了波动与起伏★ღ★★,这些都反映于国家地质行业管理机构的废立变迁★ღ★★。
经过近70的发展★ღ★★,地质行业经历了盛极而衰★ღ★★、死地重生的艰难历程★ღ★★。如今★ღ★★,随着国家战略的调整★ღ★★,传统地质似乎日渐式微★ღ★★。但正如1950年(中央)地质调查所正式谢幕一样★ღ★★,它并不代表着地质退出中国舞台转山高清下载★ღ★★,这也许是一次继往开来的浴火重生★ღ★★。
在国土资源部退出历史舞台之际★ღ★★,谨以此文缅怀那些为地质事业呕心沥血★ღ★★,建立丰功伟绩的先人们★ღ★★!并以史为鉴★ღ★★,继往开来转山高清下载★ღ★★!